欢迎访问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组织机构 > 学员三部 > 学员反馈 > 正文

2019年春季学期全省党校(行政学院)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选编(六)

《学深悟透新思想 以学促教履好职 潜心求学收获丰 不忘初心再出发》

发布时间:2019-11-19 15:06:19 分享到:

中共榆林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王妮妮

在省委党校一个月的学习时光就要结束,有很多不舍,老师们的精彩讲授、师生之间的轻松互动、简洁明朗的教室、绿荫葱葱的校园环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省党校老师们的学识渊博、教学多样化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发现当老师就该这样旁征博引、分析深刻,教学工作就应该这样探讨多种模式,加强互动、展现学员风采。在这里感谢省党校老师们的辛苦付出和精心安排。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校老师

党校姓党,是党的学校,这就决定了党校同别的科研院校的区别。我以身为一名党校人而感到自豪,追其原因,这种自豪来自于我是为党的教育即领导干部的教育工作服务,也就是我是一名党校老师。在这次培训中,我一直寻找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校老师的答案,我想我找到了。

一是坐十年冷板凳。刚到党校,我也想过党课也有捷径,照搬理论或者当个传声筒。直到有一次我问我的大学老师,我问他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感触,我的老师说还挺自豪,一辈子讲好一节课,人生过得简单纯粹。从此讲好一节课成了我的工作目标和使命,但如何讲好这节课,我却心里没底。培训中学员互动环节,一位老师言辞恳切的说:“不做十年冷板凳,不可能讲好一节课。”我对这句话很触动,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作为党校新人,我能及时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未来的教学生涯里,我将踏踏实实钻研,勤勤恳恳的工作,以十年冷板凳的态度打磨好我人生的每一节课。

二是注重细节。首先我在学习中发现老师们的课件制作很精致,课件虽是起到教学辅助作用,但上课期间学员的注意力都是跟着老师的课件走。精致的课件,非常值得我去参考和学习。我学习到课件的展开同讲课思维的展开同步,这一点对我未来的教学生涯很有帮助。其次就是老师们的仪容仪态,尤其是我注意到每一名女授课老师都衣着整洁大方,讲台风度优雅稳重。我想这虽是细节,但却对我来说是一种示范,我能够学习到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作为老师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成为表率。为人师表,从细节做起。

三是影响学员的价值观。党性教育中,一个老师风趣的说,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最难,一个是改变别人的价值观,一个是让别人从腰包里掏钱,而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前一个。现在我们党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党校就要义不容辞的肩负起这一职责,让学员的学习不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是党性的一次洗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就证明我们的党是先进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我想如果一节党校的课,能让学员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或者从内心深处培养一种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的信念,我想这节课一定是成功的。

二、如何提升党校教学质量

省委党校的培训,可以说让我大开眼界。对于如何提升党校的教学质量,我有了新的体会。从我自身的感受出发,在这一个月里,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实地参观、主体学习、媒体发布会以及危机应对等形式,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拉近了学员之间的感情,尤其是班主任的跟班和对细节的周到考虑,使我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培训班,更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省委党校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探索了很多新的教学形式。比如说危机应对教学课,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再现,身临其境的感受危机的逼近。课中老师要求每一个小组出一个应急预案,这个过程有争锋相对的讨论,有对情况恶化环境下的预案,但是面对最后案件的持续发酵,我们发现我们的预案远远不能控制真实的场面。这是我这节课最深刻的感受,这促使我重新去树立一种全新的危机意识。在老师点评环节,老师说为什么所有组没有想到启动危机预案,这让我增长了知识,同时发现了自己实践经验的不足。还有,比如说案例教学,老师课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案例,以便熟悉场景。在课堂中通过找出问题、给出对策、角色扮演来解析这个案例,既起到自我警示的作用,又引发了对政治生态深层次的思考。

二是注重师生互动,展现学员风采。当我看到课程安排时,我注意到这次培训有几节课都是学员自己组织,这样的形式将学员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参与,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互动课上,有学员的发言,有老师的点评,让专题交流和学术交流融为一体。整个培训下来,我们小组每个人至少有两三次机会参与培训,分享自己的经验,展现自己的风采,促进彼此的交流。有一次,我们在去安康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班长组织了车上个人才艺展示,有一个安康的学员唱了一个陕南民歌,这对于听惯了信天游的陕北人来说,确实耳目一新。

三是班主任跟班制度。一个月的学习,张老师和田老师的辛苦付出我们都能感受的到,每一堂课张老师都跟班,他的尽职尽责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做一名爱岗敬业的老师。刚开班,张老师曾说,他最喜欢老师,也喜欢为老师服务,我们当时听了很感动。一个月的时间,张老师和田老师尽职尽责,事无巨细。有一次我的同伴把房卡丢了,两位老师第一时间安排了补办。每一次的小组活动要换教室,我们到教室发现张老师已经按小组摆好了所有的桌牌。我们参加危机处理课,张老师对位置安排专门画了草图发给我们,那堂课即便换了教室也井然有序。我想一个党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名老师的精心付出换来的,身为党校人,就是要学张老师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精神,以身作则,树立党校风范。

写的仓促,以上是我在这一个月的心得体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我会向省委党校的各位老师学习,扎实学术功底,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边拥护

在省党校通过一个月习近平系列思想的学习,本人从思想、理论等方面均有很大收获。在此,对习近平共享思想谈点心得。

首先,习近平共享思想的精髓是共建共享。任何社会制度下,要实现共享就必须具备共享的成果,否则,共享就是空想。但成果不会主动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依靠人们共同的劳动创造。习近平指出,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首要的事就是把“蛋糕”做大。“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共建是共享前提,要共享“蛋糕”,就必须先共建“蛋糕”。这些朴素的语言,直接从理论上表明了习近平共建共享思想。那么怎样谋求发展,把“蛋糕”做大?对此,习近平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出发,不仅从理论上强调:“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实践中他也号召领导干部必须俯下身子干,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干。同时他认为,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奇迹,“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所以在实践中,他始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倡导创新发展,多举措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保障共享的坚实物质基础。

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高水平的共建就没有高质量的共享。习近平共建共享思想表明,在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些人不思进取,不想为中国社会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只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是注定没有出路的。孔子在论语中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的“道”就是个人的辛勤劳动,艰苦努力,就是为社会多做贡献。

其次,习近平共享思想的核心是全民公平共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伴生了公平分配缺失及严重的居民收入失衡问题,中国基尼系数一直居高不下。对此国人意见很大,甚至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信心,加深了社会各种矛盾。

“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面对普通民众并没有公平均衡的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习近平强调公平均衡是我们始终传承的基因,落实共享发展,是要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为此,他在吸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共享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及时创新了一系列新的全民公平共享理论。第一,十八大明确界定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论断,不仅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及先富共富理论,更直接体现了习近平全民共享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们走共同富裕之路,而不是让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第二,“中国梦”理论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基本内涵就是中国以发展促富强,富强的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幸福。这直接彰显习近平全民共享思想;第三,共享发展理念之提出,不仅使共享发展明确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更是习近平全民共享思想的进一步发展,集中诠释了发展的最终归宿即是全民共享;第四,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体现了习近平要求全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意志,体现了他解决因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共享未惠及全民的决心,这显然是其共享理论的再次深化与升华。

共享既是公平基础上的全民共享,就需要矫正经济发展和分配失衡,真正把GDP“蛋糕”分好,这恰恰是实现全民公平共享的核心。对此,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四个全面”积极践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调整现存的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保障社会运行的有序性,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惩治各种腐败现象,调整分配严重失衡;通过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扶贫攻坚,使全体国人切实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当前针对中国普通民众住房压力巨大现状,习近平又及时提出了“房主不抄”理念,并通过各种调控措施,保证房价稳定,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这无疑也是其全面共享思想的实践。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正是这一系列制度安排、践行举措,有力保障了共享发展得以逐步实现,深刻表明了习近平全民公平共享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性系统性。

再次,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大要义是全面共享。共享的内容、范围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都不是恒定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当今国人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自身物质生活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有了巨大提升,由此其对共享内容范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已不再仅局限于个人物质和单一精神需求,而是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对蓝天绿水、清新空气、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越来越突出。正是鉴于此,所以,习近平共享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把全面共享作为其共享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诸多论述及政策主张,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就是要让全体国人共享良好的生态环境;其关于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是要保障政治生态的清明,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特别是十九大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面,更是深刻体现了习近平全面共享精神,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就需求范围和层次而言就是“五位一体”。

最后,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要特征是渐进共享。中国当前虽然综合国力不断跃升,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根本转变,人均占有的经济量仍然低下,劳动生产率还不高,每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还有限,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特征非常明显。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国家对我国全方位的打压围堵还将长期存在,所以目前要使全体人民直接均衡地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是不现实的,是脱离国情的。故渐进共享必然成为习近平共享思想的重大特征。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这里的量力而行就是渐进共享。特别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及化解,更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渐进共享思想。因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发展社会经济,让人们共享发展成果,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多种原因长期积累而成,既有政策性体制性因素,也有要素禀赋的影响;既存在不合理之处,也有效率成分,短期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西部同东部差距问题,各省区内部差距问题,条块不平衡问题,发展活力不足问题,经济发展质量问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不均衡问题,尤其是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必将延续很长时间。所以,共享的目标虽然是最终达到全民均衡共享,但当今我们只能是在逐步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中循序渐进的共享。

以公平为基础,共建共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渐进共享完整组成了习近平共享思想的深刻内涵,四大方面紧密衔接,有其内在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没有共建,共享就是空中楼阁;有了共建,但没有共建者的共享,则表明共享的不公平不均衡,有背社会主义本质;要实现全民共享,肯定需要搞清共享的内容,而社会进步决定了共享层次必然不断提升,故共享不可能始终处于单一物质层次,应是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当前能否全方位完全公平地实现,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不能,所以共享只能是渐进共享。



中共汉中市委党校(行政学院) 周萍


承蒙组织和学校关心,有幸来到省委党校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骨干教师专题研讨班,此次培训使我锤炼了党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觉悟,受益颇丰,感悟颇深,特总结如下。

一、做理论研读者-——一字一句去斟酌

党校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因此党校姓党,党校教师要讲党性,有原则,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提高政治意识,增强政治规矩,提升理论高度,夯实思想根基。理论是行为的先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新科学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头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执政使命依然繁重,如果理论思维欠缺,理论功底不牢,很难抵御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党的建设就很难保证思想纯洁和先进。因此夯实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意识是完成此政治任务的首要条件。

理论学习上,课程安排从李晓燕老师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论导入,再由刘颖慧、钟卫国等老师分讲的习近平论文化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论开放发展、习近平论党的建设、习近平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讨论、习近平论社会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论法治建设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入手,合理科学的课程安排和深入细微的老师讲授,让我们再一次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把握,微观理解。

老师的讲授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研读之深、之透让我为之动容,这让我想到习总共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了理论学习的方法:”舍得花精力,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重点学习,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习理论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做坚定信仰者——一心一意去坚守

此次培训使我进一步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四个自信”、时代课题、人类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四个自信“是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中国智慧,是在国际格局风云变化下的具有生命力和执行力的中国方案,这种方案和智慧是实现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所要坚持的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选择。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出了特色优势。  

深刻认识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认识新时代的新特征,新矛盾,认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到底如何走出“特色”,“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时代课题。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是我们的人类情怀,将世界人民纳入共生共荣的命运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在寻求一种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世界发展的再生之路,实际上蕴含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文明而注重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普惠性的中华新文明。王丽君教授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让我感觉到在这样一个国际局势紧张,人民呼吁和平的年代,命运共同体是唯一的出路,这样的格局是我们每一个希望和平,要求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

三、做忠实实践者——一言一行去诠释

(一)政治原则第一位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形成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校的性质决定了党校的教学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党校代表主流的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因此,在以后的专题研发、理论备课过程中,我要更加认真地研究、阐述党的思想理论,更加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更加响亮地提出中国主张。

(二)保持党性的纯洁。

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习总书记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首先是对党的信仰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马云讲信仰是感恩和敬畏,坚定对未来的判断,坚定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信念,按照找个角度,中国一定会回到对昨天的感恩,对明天的敬畏,对今天的珍惜,因此中国道路发展到今天要感恩昨天前辈们的牺牲和探索,敬畏明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今天新时代的成果。其次是对党的组织忠诚。要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始终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再次是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宝贵成果,是党的生命。每个党员特别是党校教师更要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保持步调一致,党校教师要讲党性,坚持用学术讲政治。

此次培训主题党性教育和异地教学都是为了在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八路军办事处的现场教学让我体会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党性就是为革命胜利将死亡置之度外的大义,安康白河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让我体会党性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在艰苦环境下探索出的钉钉子精神,旬阳县红军镇的党性就是为了百姓安居的慷慨就义,党性就是我们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宣誓时,是否有将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坚定,是否有为人民福祉,百姓安泰而献力的责任。

(三)要永葆为民情怀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提出“工农运动和群众基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旗帜和理论上,始终镌刻着“人民”这两个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的初心,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为政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生命力的源泉。把人民放在心中就要走进人民生活,贴近群众生活,到基层调查研究,党校教师讲理论要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四个自信”、时代课题、人类情怀,体现为民情怀,离不开调研,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将调查研究得出来的实践经验通过我们的喉舌传播,才能做到理论有支撑,讲课接地气,才能自上而下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