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心 继承传统 弘扬精神 践行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延安学习感言
编者按:10月15日-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在延安现场教学。所到之处耳闻目染。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伟大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锻造品格的奋斗故事,以及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朴素情怀,让学员们深受了教育、锻炼了党性、汲取了力量。延安之行入脑入心。在班级党支部带领下,学员们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再次进行了深入思考。学习感言由衷而发,情真意切。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刘 淼: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赴枣园、杨家岭参观了革命旧址,在张思德烈士雕塑下重温了毛主席发表的《为人民服务》重要讲话,在四八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通过对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留下的先进事迹和优良传统与作风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宝贵财富的深刻内涵,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坚定了理想信念,锻炼了党性。作为学校就业工作战线的一名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工作理念,以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不断加强学习,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仲 会:在雨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一张石桌、一盏煤油灯、一口窑洞,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革命的执着与忠诚。在这里我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答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学工干部,就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卢小三: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革命圣地学习,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通过省委党校老师极富感染力的现场教学,让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通过实践学习,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同时也给我投身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王 宏:循着历史的足迹,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坐落在延安的枣园、杨家岭革命根据地,倾听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让身处在新时代无比幸福的我们深感震惊、倍受鼓舞,更加懂得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在当时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共产党人能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靠的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表达,而是行动上的践行,体现在军民鱼水情的互相信任,和不拿人民一针一线的自律。正是因为把人民放在心上,才吸引了无数革命战士为新中国的胜利前赴后继。时代在变迁,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放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警示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桂 恺:延安精神是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因为共产党员人怀有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才能坚定信念,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投身于国家和个人的解放事业中。延安精神不但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而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正在鼓舞着我们,心灵深处的革命乐观精神正在指引着我们。前人流血流泪流汗都过来了,我们在今天这样优越的生活中,物质上的困难已经大为减轻,更应该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发光发热,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直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高 媛:站在张思德同志雕像前,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讲话全文,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我是党的声音离青年最近的传播者,是青年故事的挖掘者,是青情民意的倾听者,应切实把为广大团员青年服务牢记在心,专注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当好青年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段莹丽:来到为人民服务纪念广场,通过聆听老师讲述张思德同志的故事,重温毛泽东同志讲话《为人民服务》,使我对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张思德同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怕困难、敢于牺牲,坚持工作第一,人民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校正处于“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时刻,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我们应当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向新台阶做好服务。
刘 杰:站在毛主席曾经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前,重温讲话内容,仿佛看见无数革命先烈将初心付与人民,心中便充满暖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立党之本,也是党的生命和希望之所在,为人民服务是件简单的事,却又是最难的事,难在坚持,难在数十年如一日,张思德是这样的,雷锋是这样的,伟大的革命领袖们更是如此。回忆往事,缅怀先烈,我深深感受到,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我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要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颉登科:重温《为人民服务》,关键在于立足岗位,将张思德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名人事工作干部,我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把广大教师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同时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本领;在工作中,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宗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邹 春:很有幸再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亲临枣园领会延安精神!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坚持做下去更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向张思德烈士学习,切实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师生的事情无小事,坚持始终做学院师生员工的勤务员,切实将“为师生服务”落到实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标志
袁照程:通过参观南泥湾,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他们身处在极端穷困的环境下,不但要开展军事斗争,还有打破敌人的封锁,开展大生产运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于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生活条件优越,更应该保持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优良品质,尤其在对子女的教育及日常工作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苏红伟:参观完南泥湾图片主题展,了解到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年代,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全体战士,来到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硬是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烂泥湾”变成了塞上江南,实现了粮食和衣物的自给自足。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南泥湾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精神动力;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学校“双一流”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南泥湾精神,充分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努力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出贡献。
严 艳:“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打小就会唱这首歌,今天有幸目睹了南泥湾如今的风貌。背起镢头,扛起枪,三五九旅军垦屯田不论军官,不论战士,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依靠人民,赢得人心,一起同困难作斗争,同敌人作斗争,艰苦奋斗、努力拼搏、永于创造,开拓出美好的天地,孕育出南泥湾精神。如今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中,我们更要发扬这种精神,把握大局,率先垂范,及广大师生所需,一同攻坚克难,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为我校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添砖加瓦。
陶倩怡:秋高气爽凉,都道丰产忙。山河初心守,代代不相忘。我们的革命先辈在“遍地是荒山”的南泥湾,通过劳动大生产,自力更生,创造出“平川稻谷香”的陕北江南。 南泥湾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上下同心共克艰难的优良作风,是调查研究敢于创造的工作方法。新时代的我们更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 毅:参观完南泥湾图片主题展,了解到在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年代,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全体战士,来到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硬是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烂泥湾”变成了塞上江南,实现了粮食和衣物的自给自足。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艰苦奋斗、自给自足的南泥湾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精神动力;深刻认识到,在当前学校“双一流”建设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人要充分发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南泥湾精神,充分履行好自身岗位职责,努力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作出贡献。通过南泥湾学习参观一行,我更加认识到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艰难困苦和伟大辉煌。是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带领下,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的围剿,住着窑洞啃着窝窝头,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才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走向胜利。如今的我们,必须忆苦思甜不忘党恩,大的方面说,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听党的话听党的安排,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小的方面说,听从学校和部门的安排,以服务广大师生、依靠广大师生的工作理念,做好学校和部门的工作,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思想和要求,为学校和单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而努力。
王 磊:南泥湾,一个存在于歌声中的圣地。今天有幸目睹了她的风采,感受到了她的无限魅力,也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的,让我在精神上备受洗礼。也让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斗争精神,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奉献自己微薄力量。
李 健:金秋十月的延安,天气已有些寒冷,但学习的热情鼓舞着学员们来南泥湾旧址学习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它弘扬了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艰难的困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蕴含着我们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奋斗目标;更呈现出我们军民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和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南泥湾精神”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始终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敢于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马 川:“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作为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永远是激励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董 青:面对国民党的军事打击与经济封锁,共产党人凭借顽强的奋斗精神,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的荒凉之地变成了美丽富饶的陕北小江南。南泥湾精神体现了我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今天,尽管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但是面对当前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新挑战,仍然需要继续弘扬南泥湾精神,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国家不断奋斗!
安福定:我随党校老师和其他班级学员等一行30多人一起前往南泥湾革命旧址参观学习、开展现场教学,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锤炼党性,加强作风。通过参观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倾听王老师和讲解员对那段艰苦奋斗历史深入地讲解,使我对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思想深受教育,心灵深受洗礼。在这个因奋斗而美好的新时代,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在教学管理工作上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习近平
刘 铂:到梁家河来,不是要走马观花、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走过看过就算学习了。梁家河蕴藏着大学问,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所展现的坚定信仰信念、深厚为民情怀、顽强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作风,并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延安精神相贯通、相融合,获得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大提升。要加强学思践悟,学用结合、学用相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鲜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转化为指导实践、破解问题、推动工作的实际本领和强大动力,切切实实服务于实际工作和学校发展。
唐 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期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深刻了解民情民生,与人民心连心,解决当地人民最紧迫的生活问题,奠定了总书记关注民生、关心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思想基础与实践基础。我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应该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走向基层,了解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推动事业新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 静:再次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担任村支书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梁家河,参观了村史馆、知青沼气池、知青故居等,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展示了总书记当年扎根农村,与梁家河群众相濡以沫、苦干实干、锐意进取、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和为民情怀。通过王老师的现场教学,再一次被总书记青年时期就扎根基层、爱民为民的炽热情怀,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所深深感动。习总书记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之努力奋斗,在实践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责任。做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始终同学生在一起,了解学生所需,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
麻丽平:走进梁家河,重温总书记插队梁家河的点滴,更加坚定了身为一名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劳作之余、煤油灯下,继续拿起书本,埋头苦读,甚至翻山越岭,只为学习的他。在插队期间,看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不便和困难,带头打坝、打井,建沼气池……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首位的他。作为青年干部,我将时刻谨记并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旗下的誓言,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担起顶天立地国际化的学校使命,做好师生的勤务员!
吕 璐:站在梁家河的土地上,亲眼看到习总书记住过的窑洞,劳动过的田地,开挖的水井,深切感受到他扎根于人民、为人民办实事的真心真意真情,在梁家河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也更加坚定了我坚守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决心,作为学校的一员,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做好服务育人工作,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访梁家河
良月再访梁家河,绿水青山最为先。
重忆先辈勇实践,敢叫天地换新篇。
——梁子龙
毛勇鹏:作为一名党员,我非常荣幸能到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干工作必须扑下身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学校基层党员干部,一定不能在广大师生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推卸责任,应该在服务师生的工作实践中,出实招,干实事,苦干实干,由身入、心入、再到情入,从广大师生最关切的、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出发,以师生的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工作。
赵长江:在梁家河能够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的奋斗精神。在条件艰苦、生产落后、环境恶劣的时代,要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需要的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干事创业精神,这样才能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好长期为民服务工作,更需要的是一种群众情怀,这是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具体的共产党人的内生动力和精神追求。在梁家河,学习感受到的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将使我受益终身。
王 婷:在梁家河村支部的图片展室里看到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回到梁家河时与乡亲们簇拥在一起的照片,照片里总书记和乡亲们挨得很近,每个人脸上都是发自内心地灿烂地笑容,仿佛是村里久未回家的孩子荣归故里。总书记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总书记也曾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看到这张照片,我突然理解了总书记对梁家河老百姓的深厚情感,对中国老百姓的深切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