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5-01-03 09:31:35     来源:陕西日报(2025年01月03日) 分享到: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互联网技术为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已经成为精神生活新空间、信息传播新渠道、文化创作新平台、意识形态新阵地。与此同时,网络谣言、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暴力等网络文化野蛮生长的现象,不仅严重侵蚀了广大网民的精神生活,还对网络文明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网络空间和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和现实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把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亟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信息流通无国界,网络空间有硝烟。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因此,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必须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把握网络文明建设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能,要用主流思想、主流价值、主流文化充盈网络空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网络思潮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和表达方式,用简短精炼的内容编排、生动鲜活的语言语态、富有冲击力的表现形式,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更具亲近性和感染力,巩固和扩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的社会影响力。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魅力。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巩固壮大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提高舆论引导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当前,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为我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新生态,已经成为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最大增量”。数字技术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改变了传统的文化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文化产品不断创新迭代,网络文化正逐渐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互联网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交锋碰撞、不同文化频繁交融的新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产生的文化产品必然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倾向,需要正确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决定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发展方向。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产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熔铸于网络文化生产的全过程。坚定不移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化产品的评价标准和审美标准,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力量,能够凝聚共识、宣扬真善美、催人奋进的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加大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的传播力度,打造自信繁荣的网络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网络空间作为承载社会交往、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反映社情民意的社会性空间,道德秩序和行为规范是其良好运行的基本保障。但匿名性、开放性、聚合性等特点导致网络空间不同程度存在制造网络谣言,侵犯他人隐私,生产传播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信息等道德失范现象。网络空间中弱化道德认知、冲击道德底线、干扰道德规范的现象会破坏社会信任,误导价值观,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要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推动网络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引,引导广大网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己任,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充分运用网络时代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特点,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数字化表达,深化网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力度。以网民特别是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入脑、入心,成为看待事物、洞察真相、明辨是非、冷静思考的价值准则,以此提高网民对各种网络现象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引导网民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行动准则,树立对网络自由的正确认识,增强网络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责任感和网络道德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网络舆论不偏离、网络阵地不沦陷、网络文化不迷失;必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用活网络平台,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感染力、凝聚力、引领力;必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网络空间行为规范、网络空间生态治理,将网络空间打造成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


       作者:杨柳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