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调查研究在基层“一路生花”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组织中青一班学员赴汉中开展调查研究侧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着力提高学员开展调查研究的“软实力”。初冬的汉中,五彩斑斓,如诗如画。12月2日至4日,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组织中青一班的学员们深入西乡县、佛坪县的田间地头、民宿企业,围绕茶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党建+”等内容进行学习调研,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共同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聚智谋篇书写生动答卷。
“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也是服务百姓民生的最前沿,通过调查研究,不仅更直观地掌握第一手生动的资料,也为决策咨询建议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撑。” 中青一班学员、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孝武深有感触。
素有“中国著名茶乡”美誉的西乡县,把茶叶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我省产茶县之首,也是全省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2023年全县315家茶企茶叶产量达2万余吨、产值近30亿元,带动约7万余户种茶农户、27万余名从业人员增收致富。在2.5万亩的江塝茗园,学员们边走边看边向茶农取经,被茶园大力实施“科技兴茶”战略、积极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所感染。在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学员们近距离感受茶叶生产加工的魅力,了解到企业积极采用科技赋能战略,与多个高等院校和茶叶研究机构深度合作研发多款高品质的茶叶新品,不仅延伸了茶产业链条,而且提高了茶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中青一班学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说:“茶园和茶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有机结合起来,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解决了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佛坪县,这座地处秦岭腹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小城,依托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区位优势,将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民宿产业集群、激活乡村发展潜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富发展之路。截止今年10月份,全县58家民宿收入达6362万元,带动13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1700余万元。位于大山深处、田园之间的携程度假农庄,是佛坪县2022年引入的精品民宿产业,他们以秦岭绿色生态环境和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为基底,融合乡村观光、乡村度假、乡村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依托强大的网络平台资源与专业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为民宿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和前沿理念。学员们边参观边与工作人员围绕农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进行深入交流,在探讨中深受启发。截止11月份,农庄实现营收258.6万元,塑造了佛坪民宿发展的标杆,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调研学习,让我切身感受到文旅产业已经深深融入并带动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之中,为我们后续推动陕西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开阔了视野、提供了经验、明确了路径、理清了思路。”中青一班学员、省文旅厅副厅长盛义军说。
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一部智能手机、一个支架、一台补光灯就能为农产品铺设一条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快车道”。在佛坪县西岔河镇银厂沟村,学员们一步入抖音电商特产馆,就被眼前琳琅满目的山茱萸、香菇等特色农产品所吸引,与传统销售模式不同的是,他们把党建工作融入数字经济“产业链”,通过“党建+直播”的新发展模式,实时展示投资环境,推介产品项目,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云”动力。此模式不仅成为佛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也是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2022年10月至今,特色农产品销售总额达1200余万元。中青一班学员、安康市委副书记高晶华说:“通过‘党建+直播’的新发展模式,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不仅让农产品的销售步入‘快车道’,也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路调研一路学,一路思考一路悟。此次调研活动既是一次开拓新思路、提升调查研究本领的收获之旅,也是一次“取经求宝”的提质赋能之旅。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充分融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善于运用“解剖麻雀”之法,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立足实际,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勇挑重担,以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为陕西乡村振兴探索路径、赋能增潜、打造样板,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侯国杰 摄影:吕军胜 编辑: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