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妇女基地在北京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
2016年11月28日(北京,田雅萍)
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与会交流材料
尊敬的中国妇女研究会的领导与各位专家学者们好:
我校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合作共建了陕西省委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至今已10年。与高校、社科院学员群体、研究力量不同,我们的重点是基地依托党校资源,拓展了男女平等国策教育的干部培训领域、加强了妇女/性别研究,着力形成催化、转化先进性别文化宣传的平台功能,提高了党校教研人员、领导干部社会性别主流化能力,推动了先进性别文化的研究与倡导。
陕西省委党校的主要工作亮点:
一是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负责,有工作思路,有整合资源的努力。
二是在陕西省领导干部群体中宣传男女平等国策教育,有影响力,有合作力。“引进来”,近年来,邀请全国知名权威专家来陕进行性别理论的宣讲,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陕西领导干部层面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先后邀请了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谭琳教授、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李慧英教授、联合国妇女署项目官员马雷军等专家。2006-2016年,共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进党校主体班40余期,领导干部学员3000人次。
三是坚持女干部培训常规化、特色化。十年来,发挥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党校资源、基地资源,累培训处级以上女干部千余人次, 6000余人次的基层女干部、女村官、妇女维权工作、党外优秀女性、反腐助廉、艾滋病防控等不同主题女干部培训。其次突出陕西特色,承接了来自省内外党政妇女的学习培训,努力把基地建成陕西省、全国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的“温暖之家”。
四是学术研讨以会代训代培带动国策宣传取得新突破,“推出去”。2006-2016年基地先后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研讨会78次,层次有联合国机构、国家部委、省市单位,范围覆盖了海峡两岸、全国大部分省市,领域涉及社会学、哲学、法律等学科。特别是2007年,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两次来到陕西省委党校。
案例选择:
课题立项开发,融入党校科研、教学主渠道。促进党校教研人员对妇女/性别议题的关注与研究。
1、目标。在党校吸引教研人员关注妇女/性别研究议题,促党校性别研究跨学科跨领域开展。
2、有设计。分为几步走
第一,打基础做铺垫。推荐教研人员参加中国妇女研究会、中央党校、各高校举办的培训班、研讨会、教学比赛等活动。先后有数十名教师参加了各类活动,提高了大家的研究兴趣与能力。
第二,搞好选题,促进研究。在校级、省级、国家级课题的申报中,提供支持,推动党校教研人员申报。每年在校级课题中增加对性别议题的选题方向,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引导工作。在课题管理的过程中,坚持专家评审制度,保证研究开放性和时效性。在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中,聘请党校主流学科的教研部主任和教授、陕西高校性别研究方面有建树的教授担当评委,抓立项研判,结项评审,推动性别研究纳入主流。
第三,优胜劣汰,提高水准。这两年,党校专门设置妇女/性别研究专项课题,组织老师申报,优胜劣汰。研究围绕党校中心工作,加强对性别议题引导,服务陕西大局。
第四,成果转化,良性运转。教研人员的教研成果,通过党校教务部门、研究室,以教学安排和资政报告形成,固化教研人员的理论研究成果。
3、有效果,且效果良好。
第一,每年都有几位教研人员持续关注性别研究选题,在校级、省级、国家级课题中申报与性别研究方向有关的选题,有几位教师成功入选。去年,世妇会党校3位男老师的文章入选北京+20研讨会。
第二,部分教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在中央党校妇女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在省委党校开设课程。
第三,教研成果成为教研人员参加职称评定的加分项目。党校有几位教师在参加职称评定中,性别研究的成果是其加分的亮点,这也是性别研究进入党校科研、教学主渠道的有力号召力。
建议:
1、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加强与中央党校、教育部的合作,对重点问题开展合作研究立项,可以组织基地申报。
2、到其他省分,合作开展理论研讨会。
3、促进成果转化。年会的优秀文章,建议刊发在主流报刊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