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校声音 > 正文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10 09:00:08     来源:陕西日报(2024年10月10日) 分享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提出“七个着力”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有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抓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抓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不仅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必须始终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尤其需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创新文化宣传方式、丰富文化传播渠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兴盛和繁荣,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大力发展科教事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努力提高精神文化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比如,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等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距,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和互动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要持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发展路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市场体系,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式,打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探索文化和科技旅游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文化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的创新,通过打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多途径、全方位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利共赢,形成多业态、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让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王莎 周轩 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我们将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版权所有:3499拉斯维加斯的网站(陕西行政学院)陕ICP备0750057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西路119号邮政编码:710061